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四十九年前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我和部分大丰县林场知青,在“东方魔都”一一上海,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解放军战士一起,先后二次,在繁华的南京路上,站岗放哨,巡逻执勤。
公元一九七七年,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个年头,也是江苏省大丰县林场纤维板厂36名知青,奔赴上海木材一厂纤维板车间学习培训的第二年。
由于赴沪学习的大丰县林场知青,纪律严明,表现突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熟练地掌握了,上海木材一厂纤维板车间的全套生产技术,还一举打破了全国纤维板行业多项班产纪录,迅速成为車间生产和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
大丰林场知青学员在上海木材一厂纤维板车间工作照
大丰县林场知青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上海木材一厂领导和全厂职工的尊重和信任,学员们在短期内,就融入了上海的大家庭,与工人师傅们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1976年~1978年,大丰林场36名知青在上海木材一厂纤维板厂培训。全体知青学员在工厂(上海光复西路2073号)门前和车间的合影照片。
在近二年的培训期间,大丰林场知青学员认真拜师学艺,积极参加纤维板車间的各种班组会、生活会和生产技术、时事政治学习。工休之余,我们经常和木材一厂以及工厂技校代表队,进行篮球、乒乓球友谊赛;“五四”青年节,我们和工厂团员青年一起,集体出游,郊外踏青;我们曾代表上海木材一厂,参加了粉碎“四人帮”的百万市民大游行;我们到外滩市政府送过喜报和决心书;我们的女知青学员朱琳(文革期间,大丰县中学《红色娘子军》剧组女主角吴清华扮演者),曾是上海市普陀区职工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并到市政府大礼堂参加过专场汇报演出;我们的电工学员张兵,经常为木材一厂挥毫泼墨,书写标语和檄文;我和部分知青,则坚持晨练,奔跑在中山路上……而最让我们自豪的是,先后二次在南京路上,站岗放哨,巡逻执勤。
1977年,大丰林场赴上海木材一厂培训女知青朱琳,代表普陀区工人文艺宣传队,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汇报演出。左二为朱琳。
中排左一为朱琳
1976年10月,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英明决策,一举粉碎了王(王洪文)、张(张春桥)、江(江青)、姚(姚文元)“四人帮”,给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为了欢庆这一伟大胜利,1977年,中央上海三人小组(1976年10月,中央委派海军司令苏振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江苏省委副书记彭冲三人空降上海,执行稳定上海,恢复生产秩序任务)、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市中心人民广场,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观灯和焰火晚会活动。
当年民兵的执勤标志
当时执勤的上海南京路图书馆
大丰林场知青民兵执勤点一一上海南京路国际饭店
我和林场的部分知青,幸运地被上海木材一厂,选定为参加庆祝活动的执勤民兵。我们的执勤哨位,连续二次都安排在上海南京西路图书馆,和上海国际饭店附近同一个路段。
1977年上海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观灯和焰火晚会,在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几十万市民涌上街头,欢度佳节,为了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下午5时至8时许,南京路的部分路段实施戒严,禁止人车通行。
当大丰林场知青,佩戴着上海民兵纠察证标志,雄纠纠气昂昂地屹立在哨位上时,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与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们,军地联勤,并肩站岗,圆满地完成了活动组委会赋予我们神圣而又光荣的治安执勤任务。
大丰林场知青和上海人民参加百万人大游行
1977年大丰林场知青参加“五四”青年节活动,在上海万人体育馆前合影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过去,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大丰林场知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其成员来自上海、江西、新疆、黑龙江、南京、苏州、无锡、扬州、盐城、靖江、建设兵团、大丰城、镇等地......虽然只有328名知青和三家苏南下放户,却涵盖了当年知青下放的各种形态,堪称全国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个缩影。
大丰林场知青及苏南城市下放户,在前后近十二年(1969年~1980年)的艰苦环境中,勇于担当,为国分忧,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是付出了一人为国牺牲,三人因公殉职的惨痛代价。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让我们赓续知青精神,筑牢青春信仰,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196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上海警备团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
军民联合执勤照片
谨此纪念:
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英勇牺牲的,大丰籍林场知青陈祥烈士(23岁)。
1977年在上海木材一厂学习期间,因公殉职的,大丰县林场无锡籍女知青陆娴同志(21岁)。
1977年在大丰林场,因公殉职的,大丰籍女知青罗梅同志(21岁)。
1977年在大丰林场,因公殉职的大丰籍女知青何玉兰同志(18岁)。
2024年3月31日,大丰林场知青下放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合影
本文作者廖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