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张謇

 

\

  通海垦牧公司宣统三年起获利渐增,开始分红,在中国农业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崭新的土地收益分配方式,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激起了淮南地区一些工商业者、地主、盐商以及官僚纷纷投资盐垦办公司的热潮。

  开垦荒滩从事农垦盐垦事业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祖父思想开放,举措慎重,坚 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他收集和反复阅读我国有关水利方面的书籍,如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清初靳辅《治河方略》、清道光年间冯道立《淮扬水利图说》等。同时大量吸收外国的经验,引进世界各国的专家和技术人才。他先后聘请了荷兰工程师特来克父子、贝龙猛,瑞典工程师霍南尔·海德生,以及英、美等国的水利专家共同研究,规划设计,认真施工,确保长江下游沿岸的水利工程和黄海海滨垦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祖父以海门农垦公司为起点,逐渐向通州、如东、盐城、大丰等地沿海滩涂延伸,1901年至1925年,大生系统17家农垦盐垦公司就开挖河渠1737.9公里、修筑堤圩585.8公里、涵闸92座、桥梁701座。如大丰公司全境内外圩堤长321公里,涵闸35座,桥梁690座,公路450公里,小路860公里,大河160公里(可通汽轮),小河1100公里,绿树成排,河渠纵横。荷兰工程师特来克设计建造的遥望港九孔钢筋混凝土大闸十分壮观且效能良好。公司在抓基础工程的同时,又注重科学耕种,改良土壤,从美国引进棉花优良品种。祖父在垦区开办农学堂,建试验场,培训技术人才,以推广各项先进耕作技术。垦区坚持多年开发、生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使“昔日荒滩,今日棉仓”。

  祖父的愿望和公司的宗旨得到较好的实现,变荒滩为农业基地,农业大发展,为当地的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他办农学班,办农校,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改进了管理工作,棉花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宣统二年(1910年)通产棉花首次获得了南洋劝业会农产品展销的优等奖牌,也为祖父继续发展农垦盐垦储备了人才。随着时日的推移,通海垦牧公司1925年利润总额达841375两规银,为资本额的2.1倍,股东分得股息和红利总额124224两规银。

  垦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修筑道路、桥梁,设立邮政、电话,发展商业、运输,建立学校、文化设施,近代化的小城镇逐步出现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祖父从日本考察回来,吸取日本制盐的经验,筹集资本,创办了同仁泰盐业公司,聘请日本技师结合日本和海州、浙东的方法试验松江板晒法成功,生产率大大提高,产盐的整个环境和盐工劳动条件与以往有了天壤之别。祖父进一步将农垦和盐垦改革结合起来,并向淮南地区发展延伸。

  通海垦牧公司宣统三年(1911年)起获利渐增,开始分红,在中国农业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崭新的土地收益分配方式(土地所有者凭股票向公司支取利润),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因而引起了社会有关人士的兴趣和关注,激起了淮南地区一些工商业者、地主、盐商以及官僚纷纷投资盐垦办公司的热潮。至1925年,南起吕四,北至陈家港,在长约七百里、宽约100里、濒临黄海的12000平方公里的海涂滩地上,建立了41家盐垦公司,属于祖父创办的大生系统的垦业公司有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等17家,据1924年统计,投入资本总额2119万元,占有土地455万亩,已垦面积70万亩,棉花年产约70万担。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