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琐碎与忙碌中,我们总会时不时遇到一些小插曲,有的让人烦恼,有的却让人温暖。对我而言,4月17日因头痛前往大丰第三人民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18日早上送孙女去幼儿园后,再次去三院取片等待医生,居然意外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就诊。今天借大丰之声网络平台,讲述我经历的这段就诊经历,希望大家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更多的了解。
那天,我拿到核磁共振的片子后,发现昨天帮我看病的医生不在,便坐在候诊区等待。等待总是让人感到焦躁,尤其是我身体还有不适时,这种感觉更明显。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眼科的门诊,想着最近我眼睛也确实不舒服,何不顺便看看呢?
眼科门诊分为两个科室,1室是男医生坐诊,2室则是一位女医生坐诊。我从门外就听到2室里面传来医生轻声细语的声音,给我温馨和心安的感觉,我便下意识地走进了2室。走进科室,我看到了一位圆脸庞、大眼睛、面带微笑、皮肤白皙的女医生,她正是陈春梅主任。她的声音甜甜的,语调平和,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科室里病号不少,陈主任正忙着给病人问诊。我站在一旁,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她耐心询问着每位病人的病情,然后带他们去对面的治疗室进行检查,再到隔壁的检查室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每个病人都要经过这样一套流程。我看得出来,她很累。
我前面是一位年纪较大的病人,来自新丰镇,他特别爱唠叨,他告诉陈主任自己的病情,还不时地插话,说从新丰镇驾车过来的经历、即将到期的驾驶证要换领,以及其他一系列与病情无关的生活琐事。我心想陈主任这么忙,哪有空听你这些闲聊啊?如果是一般的医生,可能早就不耐烦了,但陈主任始终保持着轻声细语,耐心与他对话,然后带他去检查、开药。
老人离开后,终于轮到我了。我坐下后,好奇地问陈主任:“你那么忙,怎么还能听病人跟你唠叨那么多与病情无关的事情?”陈主任笑了笑,说:“有些农村年纪大的病人,他们来市区看病心情本就不好,我再态度不好,他们心情会更糟糕。我们医生,除了治病救人,还要给他们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听着朴实的话语,我看着眼前的这位温和的医生,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她不仅有着精湛的医术,更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医者的伟大与崇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关爱病人,什么是“医者仁心”!
这次就诊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伟大。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医疗工作,还要接纳病人的各种情绪和压力。像陈春梅主任这样的医生,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为病人传递了温暖和希望。
走出眼科门诊时,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不仅因为眼睛得到了治疗,更因为我无意接触了一位让我敬佩和感激的好医生。现在很多医院片面强调科技手段、治病能力,常忽视人文维度。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陈春梅主任耐心倾听的每一句“题外话”,实则是构建医患信任的无声桥梁。这种超越技术层面的关怀,恰似特鲁多医生墓志铭的当代回响:“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只是接触了陈春梅主任一次便被感动,这说明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永恒价值——再先进的仪器,也检测不到话语间的温度如何抚平患者的焦虑。这或许正是“医者仁心”最珍贵的注脚: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永远以人性的温度照亮求医之路。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想起陈主任的笑容和话语,我都会充满力量和勇气。
我注意到陈春梅主任身后有病人赠送的锦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