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方言用汉语拼音标注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其中有些音跟普通话是无法接轨的。笔者曾经尝试过用国际音标加音调“中西结合”标注,结果很理想。限于电脑标注国际音标不方便,故以其他汉字临时顶替。如有不对,请多指正。
古文白话用法沿用至今的:
一了(原来,原先,也叫“一来”,“原了”)
团团(周围)
夹巷(两面墙之间的空隙)
透水(开水)
早晚(这时候,也叫这早晚,这晚)
日里(白天)
孤拐瘤(脚掌两旁突出的部分)
名词、量词、称谓:
爹爹(diā dia 爷爷)
婆奶奶(外婆)
婆爹爹(外公)
麻症(淘气鬼,骂小孩的话)
细的,细小的(子女,也泛指小孩)
围旮,围腰(围裙)
汤罐(灶台上两只锅台间利用灶堂余米暖水的金属器皿)
炭(煤)
小晾子(水桶)
河傍(河边)
脂垢(挖皮肤上的污垢)
茅缸(茅厕)
爿(pán 页)
形容词、动词:
搭缸(联系,沟通)
嗯哪(是,对的意思)
滴嘎(dí gǎ 一点点)
异怪(恶心,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厌(顽皮)
鬼屌子(小气鬼)
鹅赖(巫陷)
痛(漂亮)
兜(吃)
紧(全部,充分,如紧兜,意为随意放开吃)
揣(朝里面挤)
旺(呕,往外吐,常作贬义用)
跄(qiòng 倚,靠)
桌(顿,由高往下突然动作)
塌(涂,搽)
荡(一指坐着不动,一指淋雨)
撮(帮忙往上推)
庐(用手抓)
框框作作(估算,推算)
渐,督(沸腾)
剥(煎,烤)
摄平(妒嫉)
白塔塔(非常白,白得非常明显)
萨气(见不得世面,放不开)
下田(下葬)
五点六点(忐忑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