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父亲绝不能走开!

  镜头一:4岁半的小宝,爸爸是某公司经理,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通常,爸爸早出晚归,父子基本见不到面。小宝只是偶尔才能在电话里和爸爸说上几句话。渐渐地,小宝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常常惴惴不安地问妈咪:“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呀?是不是不喜欢我啦?爸爸不要我怎么办呢?”妈咪也发觉小宝近一年来经常烦躁不安、喜欢哭鼻子、爱发脾气、动不动就撕书本、摔玩具、并伴随有食欲不振、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有时还从睡梦中惊醒等问题。更让妈咪担忧的是,小宝总指着头部和胸部说自己难受,有两次竟然昏倒在地。奇怪的是,看起来健康状况出现严重问题的小宝到医院做了非常全面的检查,居然没有发现任何健康问题。

      镜头二:某位感情纤敏的女作家,所写文章多为风花雪月类,她的多愁善感和迎风洒泪的癖好,也传染给了与之形影相随的儿子。儿子6岁时,便不敢走夜路,关了灯不敢入睡,喜欢积木及“小猫钓鱼”之类的女孩子常玩的玩具,喜欢奶声奶气地认母亲的好友做干妈,喜欢穿绣花衣服,他不喜欢“野小子”们的游戏:爬树、堆沙、玩泥巴……女作家发现她儿子从不闯祸,从不踢球,“像个女孩一样乖”。

     反思: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父亲都将精力放在了事业上,对孩子的日常照顾和教育却越来越少,个别人即使有时间教育孩子也是简单粗暴的方式,但这样却让孩子弱小的心灵受到了更多的伤害,于是一种被业内称之为“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心理疾病,开始悄悄缠上越来越多的儿童和少年,给他们的花季生活以及日后的性格形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俊德介绍说,“患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更容易孤僻、缺乏自信、自卑感比较重。男孩子要么容易变得女性化,要么就容易在遭受挫折时出现各种暴力、攻击性行为。而女孩子如果长期缺乏父爱,则要么变得容易依恋年长男性,要么就是惧怕男性。”有一句话:“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因此,孩子的成长,天才的培养,父亲绝不能走开。以下就怎样做一个好父亲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许多父亲在与孩子相处时并不够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例如:学习成绩差、写作业磨蹭等问题,心里就起急,忍不住就要打骂孩子。所以,许多孩子都反映:怕爸爸。孩子在这样的高压管制下,不仅缺点没有改掉,反而变得没有自信心,性格退缩,或者脾气逆反暴躁,不好管了。所以,父亲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孩子。

  1.给孩子充分共处的时间
  据日本和德国对3000余名8--14岁的少年儿童所作的专题调查,声称每天父亲和他们厮守在一起不到10分钟的占30%,不到20分钟的占了35%.心理学家麦克.闵尼指出: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子,比起那些一星期之内接触不到 6小时者智商更高。美国一位作家苏珊·杰克比在书中充满温馨地回忆“夏天午后,我跟着爸爸来到后院园子时,天南地北聊个不休,直到妈妈喊我们进屋吃晚饭”。她说:“爸爸从未对我说过:‘走开!让我静一会儿。’”

  2.与孩子一起游戏
  父亲参与孩子的游戏,是一种自觉对孩子影响的过程,较作母亲相比,父亲有其独特的优势。研究者认为:父亲通过游戏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起伏比较大,而一旦游戏结束,父亲能很快地转移情绪,使孩子在无形中学会在游戏过后较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利于体会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克制过多的情感要求。让孩子们顺利地驶向幸福的港湾.比如“搀扶育人”是一种建立信任的游戏:即把孩子的眼睛蒙上,然后领着他在屋里走,在绕过家俱,躲开孩子们认为的障碍时,孩子便越来越依赖你身体上的指导。父亲和孩子做这个游戏时,可以通过和孩子交换角色——被孩子领着走,来提高游戏的乐趣,更重要的一点是,游戏进行前后都要对相互之间的信任和依赖感进行充分讨论。




  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作为父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孩子的长处和弱点,帮助孩子取长补短,树立自信和勇气。更不要摆出父亲权威,命令和束缚孩子,迫使孩子完全按大人设计好的标准去发展。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位老师,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内在兴趣。但是我们今天家庭的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正是扼杀了孩子内心普遍存在的兴趣和动机——强迫孩子做什么,而不管孩子内心的想法,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是去设计蓝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法国免疫学家让多塞的父亲是一个优秀医生,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为了让儿子喜爱医学,他带着儿子跟着医学院的学生们观摩手术,但当让多塞看到血淋淋的手术场面竟然晕倒了。父亲十分生气,打了儿子几个耳光,这反而使让多塞的抵触情绪更强烈了。后来,父亲让自己的助手带着让多塞到卢瓦尔河漂流,并利用这个机会,向让多塞介绍了很多有趣的医学知识,还讲了许多当医生的为病人解除痛苦时所体验到的成就感与快乐,这使让多塞逐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并最终做出了学医的选择。让多塞的故事告诉所有的父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即使想为孩子选择前途也必须先从培养他的兴趣入手。

  2.信任孩子
  作为父亲,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特别是对资质差的孩子,父亲的信心是对他最大的支持.据美国一位督学大卫.洪卫研究,当父亲对孩子产生信心时,将有两件积极因素会产生:“第一,父亲本身会变得更为乐观,因此当他和孩子沟通时,其言语及行动都更为正面;第二,父亲这样的态度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勇敢、更加热诚。”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左邻右舍都对他称赞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不过,这个天才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甚至连毕加索的老师也觉得毕加索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孩子,老师还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然而,毕加索的父亲却始终支持着自己的儿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看着父亲对自己信任的眼光,毕加索也有了勇气,他总是能画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父亲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一到教室,父亲便把画笔和用作模特的死鸽放在课桌上。父亲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依靠,以致每天上学,必须得到父亲会来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毕加索才会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就这样,毕加索逐渐地在父亲的帮助下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3.赏识孩子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自己“因为人家一句适当赞美的话而会开心两个月”。成年人如此,孩子更需要鼓励,准确的、适时的、恰当的夸赞将使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自尊、自主、自立的意志和奋发努力的上进心,也可以使孩子明确前进的方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指出:“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不少做父亲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一位男生说:"我爸老说我不好,动不动就拿我跟他同事的孩子比:人家某某考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人家这次期末又是全班第一!后来我对他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给某某当爸去吧!'"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父亲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易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说母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爱就是孩子成长的阳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亲,不要错过今天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不要错过把你的信念传给孩子的机会。不要让你的工作把你的一切都吸引过去,不要把“父亲”只变成一个符号。孩子的教育,父亲绝不能走开!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